大學紛紛退場-未來大學該怎麼樣?
楠梓漢大叔 521
原以為是教育學者對於教育的一些理論分析,
沒想到是一位衝擊體制的作者,
不鼓勵上大學,建議更多的自發性學習。
街頭派的學習才可以因應社會的變化。
戴爾,史帝芬斯的是2012在Ted分享過,
他12歲就決定不在上學了,重點他的媽媽是中學的教師。
作者要強調的是「學習」,而不是一直反對上大學。
他還是強調學校還是需要存在的,只是學生應該要清楚要上大學的目的。
不單只是為了一張文憑而已。因為如果是要「學習 」就不是只有單純的上學一個途徑了。
雖然我是一路在正常的教育體制成長的人,可能說這個議題有點不夠格。
但其中還是有一個可以說明我的立場。我在高職的時候就讀汽車科說不上有興趣,
單純是因為在國中在表哥的保養廠打工,媽媽說修車應該工作比較穩定。所以也就
在國三推甄上市立高工,因為家境不好很早就意識會需要打工,而讀高中需要一推的
課後輔導,還是有寒暑假也要到學校自習,我一想就覺得可怕,情願早早去打工賺錢。
三年的高職生涯就要結束,思考的大學讀什麼,當時年經不懂事,所以直覺就是
再讀汽車科的大學,還好當時汽車科的大學非常的難考,一推高工設立汽車科,
但大學有汽車科的更是少之又少,聽說當時的錄取率只有11%,相對大學錄取率八十幾%,
真的差太多了加上我的家境不好,所以我只打算讀國立的了。後來推不上北科,我只能分發到國立的二專。
但重大的轉捩點就是要考二技的時候,我發現我對車子沒有這麼有興趣,其實是不想當黑手,
但是我要轉系又沒有任何基礎,加上我不補習的,我的時間都在打工了。所以放手一博轉系,
一樣的我只有國立的選擇了,如果這次沒有上榜,我只剩下讀夜校的份了。
關於我的二技轉系技巧請看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-Oe1xuTRTc
當場我運氣很好,真的考上了國立二技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,後來也一直在這個產業努力,
但在創業的路上發現財務的重要性,所以幾年前選擇再攻讀金融所,一方面加強公司財務的管理,
一方面是學習看一下股票財務的專業。再幾年輔導企業的過程發掘對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的專業不足,
希望可以再讀企管博士,除了為企業解決問題,有機會也要回學校教書。改善現行的體制,提升學生的競爭力。
沒有教室的未來大學,重點是「自學能力」
你可以建立自已人脈圈挖掘良師,找到益友。
把自已所學的過程紀綠在網站可以影響更多人,
也可以找到更多理念想同的伙伴。
學習寫作和寫程式都是未來世界的必需技能。
請人喝咖啡學習對方經驗,定期的舉辦聚會,強化人脈。
最後是善用圖書館資源,
還有大學旁聽課程還有線上課程都是學習的管道。
當你的時間自由,你就可以透過旅行離開舒適圈,
推展視野,建立不同的人脈圈。
當然書中有一些標準的步驟可以仿效的,
真的建議更多的人來研讀書藉!!
(分享動作會在新視窗開啟)